ELISA(酶联免疫吸附测定)是继免疫荧光和放射免疫技术之后推出的一种新的免疫酶技术。此技术通过检测样本中的特定抗原来实现,其过程涉及受试标本与固相载体上抗体的反应。洗涤后,引入酶标记抗体,结合在固定的载体上。在加入底物后,酶催化底物生成有色产物,其颜色的深浅与样本中待测物质的浓度成正比,这一过程使得定性和定量分析成为可能。
在ELISA检测过程中,确保质量控制是至关重要的,以保证结果的准确性、可靠性和重复性。以下是一些核心的质量控制措施:
1. 样本处理
建议使用新鲜标本并在尽早检测,以避免多次冻融带来的影响。样本在短期内可在2至8°C保存,长期则应存于-20°C或-80°C。为防止污染,需在无菌条件下采集样本,避免细菌和化学物质的干扰。此外,需关注类风湿因子、补体及其他交叉反应物质对检测的潜在影响,并采取相应措施进行干预。
2. 标准品管理
标准品的复溶必须按照说明书的要求进行。在冰上操作,并需暂停5到10分钟后再进行分装。应避免标准品的反复冻融,以保证其稳定性。在倍比稀释时,使用进口或硅化的EP管,以减少蛋白吸附,确保均匀混合。
3. 试剂盒选择
选择高质量的试剂盒并严格按照说明书的操作流程进行。在进行实验前,需将试剂在室温下平衡30至60分钟。
4. 操作步骤
在加样时,确保标本分离良好并尽量减少等待时间,使用合适的工具来减少误差。同时,在孵育时要严格控制时间和温度。使用自动洗板机时,要确保每个孔都能加满洗涤液,避免交叉污染,每次洗后进行拍干。在显色时,显色剂需要在使用前配制好,并避免与光和金属接触。
5. 结果分析
建议设置复孔进行检测,计算平均值,变异系数不超过20%。同时,建立标准曲线并选择适合的数据拟合方法,如线性回归或四参数对数曲线拟合。以上步骤有助于精确计算样本浓度,并注意稀释倍数的乘算。此外,OD值若不在标准曲线范围内的样品需进行排查,以确保数据的有效性。
6. 质量纠正与预防
详细记录整个操作过程,遇到问题时及时反馈,总结经验,以便改进。定期对实验人员进行培训,并制定并遵循标准操作程序(SOP)。通过以上质量控制措施,确保ELISA检测的准确性、可靠性和重复性,进而获得可靠的实验结果。我们在此提醒,选择具有金年会金字招牌诚信至上的品牌可以为您的实验需求提供更好的保障。